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每年毕业一千万的大学生我们嫌多,每年新增一千万的新生儿我们却又嫌少?这种矛盾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原因?今天我们就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
(资料图片)
众所周知,20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在每个国家都是最优质的劳动力,精力旺盛、薪资要求低、不生病不生育,简直就是老板最喜欢的员工类型。
而新生儿不仅无法从事社会生产,还需要整个家庭投入巨大的精力,完全就是拖累社会生产的负担,可即便如此,国家还是希望新生儿更多一点,大学毕业生更少一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
答案是我们对大学生和新生儿的社会价值对比,理解上出现了错误。
很多人认为新生儿是负担,这是我们从家庭的角度在看问题,多了一个拖油瓶,奶粉、尿不湿、教育、看病全都得花钱,但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新生儿更多一点,反而可以极大的拉动经济。
我举两个简单的案例:培训行业和房地产。
年长一点的朋友肯定都清楚,过去二十年,这两个行业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而它们,全都和新生儿的数量强相关。
不管是小学生的英语培训班、还是高中生的高考冲刺班、或者是大学生的上岸考研班,主打的就是一个共同点——贵!
报名学几个月,几万块很快就没了,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培训费占了家庭开支很大的比例,只要新生儿源源不断,这个行业就能一直强有力的刺激经济的发展。
还有房地产,一个行业能拉动成百上千个行业的发展,比如钢铁、水泥、有色、化工、家电、家具等等,全都和房地产强相关,而房地产又和新生儿强相关。
如果没有孩子,很多夫妻可能会考虑买一个80平的两居室,甚至可以一辈子租房,可一旦要考虑孩子,那起码得买一个三居室,如果想生二胎、三胎,那还得换一个四居室的改善型住房,而且房子还不能随便买,还能考虑孩子未来的上学问题,郊区教育资源太差,不想孩子落后在起跑线,那就得买一个位置不错的学区房,这样一来二去,半辈子的积蓄就全都压在了房子里。
看懂了这两个案例,你就清楚,孩子虽然自身无法创造社会财富,但其背后其实是六个荷包在进行转移支付。
父母负责:买房、教育、吃喝、医疗、娱乐。
祖父母负责:带娃、看护、接送。
在未来还可能会出现:出国、结婚、给孩子买房等问题。
只要有一个新生儿出生,国家都不用进行任何消费刺激,一个家庭的六个人就会自动掏出工资、养老金进行消费供养,从而至少拉动国家二十年的经济发展。
这才是新生儿的真正价值。
反观大学毕业生,情况就截然相反。
你以为大学毕业生是社会最优质的劳动资源,但实际上由于供需端的不匹配,大学毕业生的安置问题,已经成为了每年工作的重大难题。
说人话就是——社会提供不了那么多可以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岗位。
在大学生的眼里,寒窗苦读十余年,毕业后不说飞黄腾达,最起码能坐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敲键盘吧!
可实际情况呢?社会不需要那么多坐在办公室的脑力劳动者,社会急需的是去工地搬砖、去工厂打螺丝的技术工人。
以前幻想着毕业后月薪过万,西装皮鞋成功人士。
结果毕业后的现实是,除了销售无人要,穿上工服打螺丝。
这种落差实在是太大了,迷茫的大学生们不愿将就,所以只能选择待业、打零工,用“灵活就业”来临时解决生计。
为什么现在很多地方外卖员招满、网约车司机饱和?答案就是年轻人宁可去做这样的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去工厂打工。
我知道这个时候肯定会有过来人开始指责了:年轻人就是娇气,我当年在工厂三班倒,一个月只休息一天,我还不是在工作,怎么到你们这里就干不了了?
事情不是这么对比的,每个年代的社会背景不同,对于我们父母辈的那群人来说,他们以前生活在农村里,一年能赚个五六千块钱就是上天保佑。
后来进入工厂打工,终于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能赚个几万块钱,对于他们来说,这属于升维,当然没什么好抱怨的。
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出生就是在城市,不仅没有经历过种田的农业时代,甚至很多人长这么大连工厂都没有进过,让这样一批人大学毕业后去工厂打螺丝,对他们而言,这就是降维,能不能吃苦还是其次,重要的是,怎么读个书还混得还越来越差了?这是对他们过去十几年努力的全盘否定,所以他们的内心很难接受,这种感觉非常正常。
我们不要总是一直批评年轻人,要多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那如何才能帮助年轻人走出当前的困境呢?
答案无非就两个:
第一,产业升级,创造更多高薪脑力工作岗位,让年轻人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第二,收入升级,调整分配方式、增加企业利润、提高国民收入,这样年轻人的工资自然就上去了。
很显然,要实现这两个目标,都很不容易。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一千万毕业生嫌多,而一千万新生儿又嫌少的真正原因,新生儿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潜力,而毕业生代表着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一经对比,自然态度就有了差异。
为什么国家现在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因为只有把汽车、造船业、飞机行业、光刻机、微电子、空天科学、生物工程……这些高利润的产业全都攻克,我们才能提供更多的高薪岗位,我们的大学生才不用担心毕业后会去工厂打螺丝。
这就是要支持国家政策调整的真正原因,不是爱不爱国的问题,而是关乎着你和你的孩子未来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