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余丁乡时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千方百计盘活用好闲置资源,多措并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培育文明乡风的实际行动,以实现“村庄美”“民风美”“生活美”。
盘活闲置资源,村貌活力再现。时庄村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注重实践、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盘活利用闲置学校,将小学操场打造成为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小游园,把6间校舍改造成集妇女儿童之家、老饭桌、积分超市等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搭建良好平台。
同时,在文明实践站院内搭建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积极开展村民说事、乡贤参事、民情恳谈等各类协商活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75万元,强化功能布局,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车间——枸杞分拣包装车间,使闲置的学校旧址一跃成为集群众就业、学习、议事、娱乐、休闲、健身、运动于一体的“共有精神家园”。
(资料图)
涵育时代新风,服务暖人暖心。围绕乡党委“幸福余丁”“美丽余丁”“平安余丁”三大服务品牌,时庄村精心谋划打造“健康快车”“爱心义剪”“时捡幸福”三大志愿服务项目,孵化拓展了“爱心食堂”“清洁家园”“帮您跑腿”“空巢不空”“时话实说”“庄子里的好时光”“小事庄里议”“共度佳节”8种“微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群众生活“微心愿”。
发挥道德讲堂的作用,大张旗鼓宣传先进典型,选树道德模范15户,好媳妇、好婆婆12人,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定期邀请他们向远近庄邻群众讲述自己的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感动人、带动人,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广大群众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同时,坚持以“文化凝人心、活动聚人气”,用好用足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合节日,开展擀“蒿子面”、包粽子、唱秦腔等文明实践活动。现在人多了、气旺了,昔日的“旧校园”成了凝聚群众的“大花园”,昔日沉寂的院落充满了群众的欢声笑语。
成果共享共用,幸福指数攀升。时庄村建立的“积分超市”,提取村集体经济收入的10%,专门用于补给货品。该村科学推进“积分制”管理,将群众参与义务劳动、人居环境卫生、产业发展、文明家庭评选、美丽庭院创建等折算成一定积分,并定期开展积分兑换活动,激发广大居民群众革除家庭生活陋习,改善生活方式,提升文明素养。
通过与企业合作,时庄村建成枸杞分拣包装新时代文明实践车间,实施“时捡幸福”志愿服务项目,带动时庄村弱劳动力创收,解决了时庄村老年人等弱劳动力收入低的难题。车间还为老年人办理了健康证,统一配置工作服。老年人到帮扶车间分拣枸杞子,活不累还能挣钱,既活动了手脚,又锻炼了眼力和脑力。
车间采用机动灵活务工政策,实行计件工资,拣选1斤枸杞2元钱,工资当天兑付。同时,利用积分超市,对一些出勤高、拣选质量好的老年人,实行积分奖励,到积分超市兑换物品。拣选车间运行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小车间”变身成为老年人的“幸福院”。
(张宏沛 郝晓丽 刘茹)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肖之涵 审核:王金臣